新葡亰88805ntt(官方版)-最新App Store

2024年全市特粮产业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4-03-29 16:48 [ ]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全市特粮产业将紧紧围绕稳大豆、稳玉米,提单产、提品质、提效益“两稳三提”目标,调优生产布局,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推广应用,深挖潜力促进特色粮油稳产增产,稳定玉米种植面积,确保油料种植面积72.76万亩、大豆种植面积56.21万亩,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34万亩,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因地制宜发展杂豆、薯芋等特粮生产,统筹推进特粮协调发展。

一、聚焦良种良法,集成推广三新技术

一是选配高产优质品种。沿海、里下河大豆区示范推广徐豆18、瑞豆1号、苏豆13等,渠北大豆区示范推广齐黄34、南农69、苏豆21、盐豆2号等,鲜食大豆区示范推广苏成4号、苏新6号、通豆6号等;沿海玉米区示范推广苏玉29等,渠北玉米区示范推广裕丰303、中科玉505、江玉877等,鲜食玉米区示范推广苏科糯1505、白甜糯209等;花生示范推广徐花18、泰花6号等;甘薯示范推广苏薯28、宁紫薯4号等。

二是推广高产高效技术。加强种子包衣防病技术应用,重点集成推广大豆合理增密、免耕覆秸或条带清茬精播、根瘤菌接种、低损耗机收等关键技术;玉米重点推广以机械直播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技术,突出合理密植,提高贴茬直播、增密机播、种肥同播、化控防倒、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到位率。各地要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夏季干旱、高温等防范应对能力,促进高产稳产。有关县区也要立足特色、专用,因地制宜做好花生、甘薯等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加强技术装备改造提升。

三是发展多元种植模式。根据自身基础条件、种植技术经验和市场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玉米+大豆”、“玉米+甘薯”、“玉米+芝麻”、“玉米+杂粮”、“玉米+蔬菜”、“玉米+经济作物”等多元多熟高效种植模式,推广合理轮作、间(套)作、林下种植等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合理布局鲜食玉米、鲜食毛豆生产,均衡市场供需,订单化发展青贮玉米生产,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

二、聚焦项目建设,示范引领单产提升

狠抓项目实施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强化绩效评价,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成效,总结推广一批高产技术模式,形成一批稳定高产特粮生产基地,切实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头作用。

一是建设整建制单产提升县。重点抓好东台市大豆、响水县玉米全国单产提升行动整建制推进县建设,加强重大品种、重点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集成应用,培育带头示范户、新型经营主体,切实提高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将中低产区提升为高产区、高产区打造成标杆区,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力争整建制推进县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高8%以上。

二是创建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聚力建设好10个特色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千亩丰产片,其中玉米2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8个。重点推广多抗广适、稳产增产的优质粮油品种,突出科学施肥、绿色防控、轮作换茬、机械化生产等配套技术模式,加强生产主体、高产典型和标准化基地培育,引领做强一批新型粮油生产经营服务主体和区域性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带动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继续在渠北、沿海等地稳步推广20.34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玉米行间作大豆,优化技术推广布局,任务分解向中低产田倾斜。根据茬口类型、土肥条件、农机装备等因素,科学确定适宜品种、带状模式、播期密度、肥水调控、病虫防控、化除化调,创新集成适宜本地区的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保障玉米基本不减产、力争亩产大豆100公斤以上。

四是推行耕地轮作换茬。因地制宜推行粮豆轮作、粮油轮作,发展大豆、花生等作物,增加大豆油料供给。充分发挥轮作休耕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构建绿色种植制度中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粮食生产、大豆和油料振兴、农业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

三、聚焦关键农时,做实做细技术服务

突出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功能,稳定推广队伍,优化推广方式,增强技术转化应用能力。

一是强化苗情监测。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特粮苗情监测队伍,扎实开展大豆、玉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基本情况、品种应用情况、出苗情况、关键时间节点苗情调度,做到点面结合,数据精准及时,定期开展苗情会商分析,提供科学、精准、高效的技术指导服务。

二是强化培训指导。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及种植大户专业技术能力,紧盯关键农时,开展包片蹲点和下沉一线等活动,做好入户服务,把技术落到实处,组织观摩指导,切实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为稳产增收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三是强化防灾减灾。重点注意防范大豆玉米苗期干旱涝渍、开花至成熟期高温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指导生产主体备足备齐抗灾救灾物资装备,落实落细防灾减灾措施,做好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

四是强化高产攻关。组织参加部省级高产竞赛,培育一批特粮规模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五是强化宣传推介。充分发挥特粮作物多功能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做足“土特产”文章,联合产业联盟、科研团队等各方力量,积极组织开展特色小镇、功能农产品、鲜食农产品等推介活动。

(市粮油站、局种植业处 供稿)


来源:新葡亰88805ntt办公室
打印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