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其中,洋马镇、海河镇成功入选。
洋马镇(菊花等中药材)
近年来,洋马镇按照“奋力打造苏菊第一镇、做美沿海生态风光带”总体部署,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发展菊花等中药材特色产业,全力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在农业产业强镇方面作出了先行试验和探索。
全速推进产业规模做大做强。坚持示范带动,重点打造有机菊花基地和王老吉种植基地,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全镇菊花种植面积达3.5万亩,带动周边种植面积2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药用菊花生产基地,白菊花产量占全国市场的70%。全镇聚集60余家菊花加工企业,年加工中药材7.5万吨,拥有年销售量、加工技术、单季加工能力三个“全国第一”,实现年产值8亿元。
全面加快产业层次提级提效。建成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农业合作社3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建设菊花大数据中心智能系统,实现“栽、管、收”各环节数据集成化与可视化。加大与南农的合作,推动脱毒种苗繁育,加大苏菊1号、苏菊2号推广种植,做好菊花种植过程的培训和指导。加快“苏菊”区域公用品牌,“洋马菊花”食药同源兼用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
全力打响产业品牌赋能赋值。鹤乡菊海创成国家3A级景区。连续成功举办6届江苏菊花文化艺术节和27届洋马菊花节,“洋马菊花节”入选省十佳丰收节庆特色活动。成立中医药海外联盟,中医药文化馆获批省级统战基地,“十里菊香”四分马健身跑升级为奔跑江苏系列赛事。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
海河镇(稻米)
近年来,海河镇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锚定“农业强镇”目标,聚力创塑农业“金”字招牌,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聚焦“规模化生产”,强化示范引领,稳住现代化农业产业强镇“基本盘”。坚持一手抓耕地质量提升,统筹涉农资金投向农田基础设施;一手抓优化生产关系,以推动土地流转和连片集中为切入点,实现规模化经营与社会化服务“双轮驱动”。建成省级绿色优质稻米基地达15万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3.5万亩。发挥射阳大米集团、必新米业等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发展订单农业,推广南粳9108、南粳5718等优质“味稻”品种16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4%以上。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首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聚焦“全链条推进”,完善产业体系,筑牢现代化农业产业强镇“压舱石”。粮食产量保持稳中有升,去年粮食产量24.5万吨,产量占全县的五分之一,全镇人均生产粮食约2.4吨,为射阳打造“东部沿海大粮仓”提供了强劲支撑。稻米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紧盯稻米全产业延链强链,培育本土“链主”企业2家,建成粮食烘干企业32家,年烘干能力达9万吨,收储企业37家,收储量40万吨,稻米加工企业29家,创成国家、省级龙头企业各1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三次产业链条不断拉伸,2022年海河四季果香农业园精品民宿项目入选江苏省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特色模式推介名单。
助力“新动能释放”,推动智慧赋能,按下现代化农业强镇“快进键”。打造大米硬核“芯片”,建成“江苏射阳大米产业研究院”和“博士工作站”,完成“鹤乡粳2号”“鹤乡粳3号”筛选定性工作,为射阳大米持续畅销,提供品质保障。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新拓绿色生态防控水稻种植2万亩、全程可追溯智慧农业2000亩。参与射阳大米生产全过程标准制定,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射阳大米生产全程、包装、检测和销售全程信息跟踪,让海河农产品成为长三角市场的免检产品、全国人民的放心产品。(来源:射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