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瓜绢螟
1、发生、危害特点: 又名瓜螟,瓜野螟。主要危害葫芦科植物,即各种瓜类。以蛹或老熟幼虫在枯卷叶片或表土中越冬,灯下越冬代成虫多在 5 月底 6 月初查见,8 月底至 9 月上中旬卵及幼虫发生数量较高,田间危害明显。以幼虫食叶为主,开始时在叶背啃食叶肉。虫龄稍大时吐丝将叶或嫩稍缀合,躲在其中取食,使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幼虫常蛀入瓜内,造成花、瓜腐烂影响产量和质量。在瓜蒌上瓜娟螟也可钻入瓜蔓危害,造成危害点上部枯死。
2、绿色防控技术:
①清洁田园,瓜果采收后将枯藤落叶收集沤埋或烧毁,可压低下代或越冬虫口基数。
②人工摘除卷叶:捏死部分幼虫和蛹。
③提倡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瓜绢螟。此外在幼虫发生初期,及时摘除卷叶,置于天敌保护器中,使寄生蜂等天敌飞回大自然或瓜田中,但害虫留在保护器中,以集中消灭部分幼虫。
④药剂防治:在卵孵化盛期至 2 龄幼虫高峰期,幼虫卷叶为害前可以亩用17%甲维茚虫威SC25-30毫升或者10%硫虫酰胺SC40g,加5%虱螨脲EC40-50g,再加有机硅丝润10g对水30kg进行叶面喷雾。
二、瓜小实蝇
1、发生、危害特点:瓜小实蝇多从 4 月下旬开始,至 10 月中下旬虫口数量显著降低。一年发生3—4代,在瓜蒌上以2代、3代为害较重,即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以幼虫钻蛀幼瓜或成瓜,也可咬食瓜果表皮,尤以钻蛀危害最为严重,造成腐烂、落瓜。它在幼果皮内产卵,孵化, 蛀食瓜果,破损瓜皮组织,影响籽胚发育,使瓜籽不实,增加瘪籽,瓜籽产量下降,是瓜蒌的主要害虫。
2、绿色防控技术:
①田间及时摘除烂瓜集中处理(喷药或深埋),有助减少虫源,减轻危害。
②利用成虫对黄色的趋性,采用黄板诱杀成虫。每亩设置30张左右的诱虫黄板,悬挂在距地面1.2米左右的高度,或与瓜的植株同高,诱杀成虫。
③也可以按糖3份、醋4份,酒1份,水2份的比例配成糖醋液后,再按5%的比例加入90%的晶体敌百虫,诱杀成虫。
④套袋护瓜,在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可采用套袋护瓜办法(瓜果刚谢花、花瓣萎缩时进行)以防成虫产卵。
⑤药剂防治。由于瓜实蝇的为害主要是以幼虫在瓜内钻蛀为主,而药剂又很难能接触到幼虫,因此对成虫的防治是瓜实蝇防治的关键。可在成虫盛发期,于在早晨露干后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施药剂杀灭成虫。可选用2.5%多杀霉素SC15ml,加30%呋虫胺•灭蝇胺SC15g,再加有机硅(丝润等)5g对水15kg进行喷雾防治。在初果期5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可以有效防治瓜小实蝇。
1、发生、危害特点:斜纹夜蛾以幼虫咬食瓜蒌叶片、嫩头、蕾、花和幼果。初孵幼虫群集在卵块取食叶片表皮成筛网状,稍遇惊扰就四处爬散或吐丝飘散。2 龄后开始分散危害。4 龄后进入暴食期,常将瓜蒌叶片吃光, 仅留主脉。幼虫畏光,晴天躲在阴暗处或土缝里,傍晚出来取食,至黎明又躲起来,老熟幼虫入土为蛹。
①人工摘除卵块。在各代盛卵期勤检查,一旦发现新卵块和新筛网状被害叶片,即摘除 并销毁。
②诱杀成虫: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选用性诱捕器进行诱杀。或利用黑光灯、糖醋液(糖、酒、醋和水按 6: 1: 3: 10 比例配制)、甘薯或豆饼发酵液诱杀成虫,糖醋液中可加少许敌百虫。
③药剂防治:掌握在幼虫1-2龄期(幼虫分散前)用药。可以亩用17%甲维茚虫威SC25-30g加加5%虱螨脲EC40-50g,或亩用45%甲维虱螨脲WG10-20g加5%苏云茚虫威SC60-80g,再加有机硅丝润10g对水30kg进行叶面喷雾。根据幼虫畏光性以及常傍晚活动、取食的特点,在傍晚时用药可以保证防治的效果。
1、发生、危害特点: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片及幼果。成虫白天活动,有假死性和自残性。雌成虫将卵块产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危害,虫龄稍大后分散危害。被害叶片仅留叶脉及上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透明的网状凹纹,以致叶片枯萎,严重时全叶被啃光。被害果实被啃食许多凹纹,留下许多斑点,受害部位变硬,影响产量和品质。
2、绿色防控技术:
①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捕捉成虫。雌成虫产卵集中,可人工摘除卵块。
②在幼虫分散前选用5%丁虫腈EC20ml加50%呋虫胺WDG12g,再加有机硅助剂5g对水15kg喷雾防治。施药时先喷田块四周,然后进行全田喷雾,可以提高对成虫的兼治效果。(市经作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