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亰88805ntt(官方版)-最新App Store

贝母种植技术与田间栽培管理方法

发布日期:2023-09-21 17:22 [ ] 浏览次数:

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润肺化痰、清热散结等功效,主要在我市东台、大丰种植。现简要介绍贝母种植技术及田间栽培管理方法。

一、选址整地

宜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翻耕耙细后作成拱形畦面,畦宽1.5~2.0m,畦高15cm。基肥用腐熟畜粪、垃圾肥等,每亩1500~2000kg,饼肥100kg,过磷酸钙25kg,作畦时撒施畦面,以土覆盖。

二、繁殖方式

我市贝母主要采用鳞茎繁殖,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鳞茎作种。种植密度与深度应视种鳞茎的大小而定。为便于间套作,一般行距15~20cm,株距为种鳞茎直径的2~4倍,种植深度为种鳞茎高度的2.5~3倍。注意:保持适宜的种植深度是为了避免地表高温的影响,另外由于土壤自然重量压力还可使鳞茎组织致密,鳞片相互抱得紧,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最好采用浅沟条栽法,于畦面横向拉线开沟,沟底须平直,摆放种鳞茎应芽头向上、并力求齐。覆土后践踏严紧。用种量因种鳞茎大小而异,一般亩用种300~400kg。

三、田间管理

1、灌溉排水。从下种到出苗期间,要求土壤保持一定湿润。从出苗到现蕾期,遇久旱需灌水抗旱。越夏保种期间,雨后要及时排出积水,因高温多湿易引起鳞茎腐烂。

2、追肥要点。贝母喜肥、耐肥,施足基肥和及时合理追肥是培育壮苗提高产量的关键。贝母生长周期较短,应以施足基肥为主,追肥视情况施2~3次。第一次在苗齐时,每亩泼浇人畜粪1000~1500kg或尿素7.5~10kg;第二次在现蕾时,施肥量同第一次。有条件的在打花后可再施一次“花肥”,每亩施人粪尿1500~2000kg或硫酸铵10~15kg,可延迟植株枯萎。在“冬至”前后重施腊肥,以人粪尿每亩750~1000kg,再加施75~100kg饼肥,盖薄土后再铺厩肥或垃圾肥1500~2500kg。肥覆盖在畦面上,既提高地温又改良土壤。

3、过夏期间一定要设法降低地温,防止地下鳞茎烫死而腐烂。过夏期间一定要要使地下鳞茎处于凉爽的条件下。不要让太阳直接晒着地表,夏季太阳光直接晒着地表,可使地表温度高达65摄氏度左右,高温足以使地下鳞茎烫死而腐烂。地上可套种瓜类、豆类、玉米、蔬菜及甘薯等作物遮荫,降低地表温度,套种作物要注意收获期,使作物在浙贝母栽种前收获。

同时过夏期间要尽量避免人、畜进入踩踏,踩踏后土壤会坚实下陷,容易造成局部积水,致使鳞茎腐烂。

四、病虫防控

1、灰霉病:灰霉病是贝母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茎、叶。叶片上的病斑先为淡褐色小点,以后扩大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有明显的水渍状环,不断扩大形成长形灰色大斑。茎部病斑灰色。病斑在温湿度适宜时会产生灰色霉状物。一般于3月下旬始发,4月中旬盛发。长期连作田,病害发生早,为害严重。

2、黑斑病:多雨年份常发生为害,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感病后从叶尖开始发病,叶色变淡,呈水渍状褐色病斑,病部与健部有明显的界限,接近健部有晕圈。3月下旬开始发生,病菌以菌丝随病残组织遗落在土中越冬,第二年再次侵染引起为害。

3、干腐病:干腐病主要为害浙贝母鳞茎。被害鳞茎的鳞片呈褐色皱褶状,鳞基部呈青褐色,有时鳞片腐烂成空洞。地面套种不当、鳞茎水分含量过高,或大田过夏的土壤过于干旱时极易发病。6-8月为害较重。

4、蛴螬: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在4月中旬起小量为害贝母鳞茎,过夏期为害盛,11月中旬以后停止为害,受害鳞茎呈麻点状,严重时甚至被咬碎。

以上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提倡生物防治,同步进行化学防治,具体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按照植保部门要求施用对路药剂。(市经作站 供稿)


来源:新葡亰88805ntt办公室
打印 关闭

XML 地图